考古——闽王史迹

来源:闽清县科技文体局 发布时间: 2012-06-18 10:3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唐代末期,中原连烟的战火不停不息地燃烧,人们纷纷逃离了家园。地处河南光州固始的汉人先后一批又一批地迁徙南下。在这支南移的队伍中,有一支由王潮、王邽、王审知王氏三兄弟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一路迁徙征战,辗转粤北、赣州后进入闽地。唐景福二年(893年)时任泉州刺史的王潮以彦军、王审知统军挺进福州,历经周年之战,便征服占领了福州,王潮也被授封“福建观察史”。从此稳固了其在闽疆的根基。数年后,王潮因病离世,王审知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继位授封闽王。

  此后,王审知在治理闽国的29年中,实行保境息民,轻徭薄赋,奖励工商,任用贤才,兴学干政,鼓励垦荒的政策,并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融入建设闽国之中,使得福建的经济、文化得以快速发展,人民也因此安邦兴业。

  为了缅怀这位开闽之王的治闽功绩,在八闽大地上普遍建祠立庙予以祭祀。在闽清境内有许多的“昭显侯”庙(俗称将军庙),便是纪念王审知等人的建筑。在民间流传着传奇的故事。相传有陈姓四位将军,名翊惠、显惠、威远、怀远,均为闽王王审知的爱将,他们生前追随闽王出身入死,开闽拓疆,有功于闽。宋绍兴三十年(1160)皇帝敕封将军为“昭显侯”。在闽清境内“昭显侯”庙(也称将军庙),最为普遍,数量也是最多的。

  根据史料记载,

  城关昭显庙位于闽清县城之西的“西庙”,始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是纪念闽王王审知及四位将军的最早庙宇,宋咸平元年(988年)在县城钟南山麓又建支庙亦称“南庙”。此后“昭显侯”庙遍及全县,数百年来香火不断,并传播到相邻的闽侯、古田、长乐等县。

  城关昭显庙

  位于城之南榕树墩的“昭显庙”,俗称“将军庙”、南庙,它是闽清纪念闽王的主要庙宇之一,相邻的古田、闽侯、永泰等支庙由此分灵。

  据乡耆回忆据明王应山《闽都记》载,相传神姓陈,事王审知,有功于闽,为立庙。宋咸年初,知县李念重建。天圣四年淫雨为,高陵垫溺,庙在其下,水不为害。元符间,民盖新之。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国朝(明)洪武末,知县沈源建二神祠于庙之东西。永乐十六年,两庙火。正统六年知县吴清、邑人陈仲愚重建。据县志载,“昭显庙”原为“南宫夫人殿”,邑人改创昭显,就把“夫人殿”迁于后殿。正殿祀四位将军,东西庑祀随将军入闽的陈、蔡两总管。后又增祀义勇吴开、焦河健等诸神。

  旧时是庙依山而筑,层层第落,建筑规模宏大,气宇轩昂。门墙以花岗岩石板砌基高约2米,基上夯墙彩绘,洞开大门居中,左右僻券顶仪门;墙上一对瑞象以五颜六色的瓷片(马赛克)拼镶成浮雕。门厅后为天井,两旁为马夫室,沿天井台阶而上是正殿。在正殿与天井的沿壁,镶嵌着一排青石浮雕“八仙过海”图,形象生动逼真,美伦美奂,呼之欲出。然岁月沧桑,庙圮于民国年间。今存的庙宇是1994年异地重建。建筑坐南朝北,为钢筋水泥仿古构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由前亭、廊庑、正殿构成。正殿面扩三间、进深二柱,殿厅高大雄伟,中央设神龛立将军彩色塑像。从殿中悬挂的“威震闽疆”、“威灵显应”的牌匾及“四将军随忠懿入闽立功佑百姓、双名宦历之明来梅造福遍万象”的楹联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昔日英雄的敬仰崇拜之情。2010年该庙再次重建,新落成的庙宇递落两进,雄伟壮观,金碧辉煌,殿中还供奉着从城西北青坑“西庙”迁至于此的将军神像。

  芝田宫

  俗称“车墘宫”。坐落于坂东镇,墘上村,1985年被闽清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创建年代不祥,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六年(1856)所建,1989年重修。建筑土木结构,坐北朝南,东西宽22.8米,南北深36.3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827.64平方米。正面宫墙作牌楼式,正中为青石门框,木质大门,左右分置石券边门,门楣上灰塑书卷,内分别书“凝禧”、“暇锡”,门墙墙眉凹凸曲折,明线暗角均作彩绘灰塑,所作人物、花鸟、瑞兽生动传神,呼之欲出。在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两侧廊楼、钟楼、鼓楼、拜亭、正殿、佛龛。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柱,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戏台为杆栏式,围拦原为细木透雕,顶棚作如意斗拱藻井,正殿前拜亭轩棚横置三穴藻井,结构精巧别致。整个建筑栋梁斗拱、额枋雀替均作精雕细刻。正殿屋面作燕尾翘脊,脊上堆塑双龙戏珠,钟鼓楼、戏台屋面翘角均饰彩色灰塑卷草,下施角鱼。在正门上镶嵌青石竖匾,匾两旁作灰塑腾龙匾中阴刻“敕封昭显侯”字,竖匾下方为青石横额,上刻“芝田境”三字。芝田宫供奉闽王王审知爱将翊惠、显惠、威远、怀远及陈、蔡两总管;奉祀闽清民间爱戴的两位清官,元朝至顺年间县尹董祯,明代洪武年间县令沈源。

  桔林境

  位于桔林乡桔林村西南面佛殿岗。这里四周竹影摇曳,树木婆娑,遮阴蔽日,空气清新,景致优美。庙宇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土木结构,东西宽8.43米,南北深16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35平方米。建筑由前廊后殿两部分建筑构成。前座门前正中为花岗岩门框,门楣横额“桔林境”三字,内天井前侧,左右两侧作轩棚回廊,屋面为雀尾正脊双坡倒水;正殿面阔4柱3间,进深5柱,轩顶正中作三层叠雕饰藻井,藻井外四周作卷棚轩顶,歇山式屋面飞檐翘角,下施角鱼。殿后设佛龛,供奉南山六位将军神像。该建筑前廊檐下垂花柱、殿内斗拱等均作精美木雕,山墙灰塑、彩画形象生动。建筑整体较好地保持着原有风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上汾昭显庙

  坐落于塔庄镇上汾村梅溪东岸盆地上。建筑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近年重修。坐东南朝西北,土木结构,面宽15.22米,进深21.9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33.3平方米。从西北至东南分作前后两座。前座门墙正中辉绿岩石门框,青石门额敕“昭显侯”。大门内三面环廊,中为戏台。戏台仅存正方形藻井,藻井由外及里四层,层层内收,四角做成折角,其上墨画蝙蝠、花卉、鱼虾图案和团式“寿”字纹饰。屋顶作单檐歇山顶。后座为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燕尾正脊,双坡屋顶,外侧夯筑马鞍式封火墙。殿宇后侧设佛龛,供奉昭显侯。

  芝灵宫

  位于塔庄镇茶口村东面盆地。俗称将军庙、茶口宫。建于清代,近年重修扩建。坐西北朝东南,面宽11.85米,进深21.37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253.23平方米。从东南至西北依次为门墙、戏台、正殿、佛龛。门前正中辉绿岩石门框,门额镌刻“灵芝宫”,内中为戏台,左右看楼。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木构减柱造,单檐歇山顶,正脊灰塑双龙,四脊灰塑起翘,下施角鱼。殿后侧设佛龛,主祀昭显侯,兼祀其他地方诸神。该建筑突出的地域宫庙风格,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柏岩亭

  位于塔庄镇上汾村东南面800米的梅溪东岸。建筑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面宽14.37米,进深11.3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62平方米。由前亭、正殿、旁殿构成。前亭南北两侧各设火焰山墙,墙下开石构券顶大门形成通透,两端构石阶;西侧墙体正中作石构圆形门窗,窗眉灰塑书卷,窗的两侧书写“好将此地留余部,莫向前途紧着鞭”对联。亭的东侧为正殿。正殿外墙中央设石构佛龛,两侧为券顶边门,门楣作书卷状,上书“云慈”、“雨法”。内庭三面环廊,殿宇地势高于前亭,面阔3间,进深1间,前出游廊,穿斗木构架,夯土马鞍墙分置左右高出瓦面,双坡倒水。正殿外左右两侧复建旁殿形成背背相靠,错落有致。

  樟洋威烈庙

  位于梅溪镇樟洋村山间东面台地上。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近年维修。建筑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南北宽20.48米,东西深22.5米,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61平方米。由戏台、正殿构成。门墙正中大门门额镶嵌花岗岩“威烈庙”横匾,内中为戏台,面向正殿,戏台三面设看楼,抬梁木构架,四面倒水悬山屋顶;正殿前出游廊,面阔3间,进深7柱,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正殿后侧设佛龛,供奉南山将军神像,佛龛前保留清代砖砌供案、香炉。供案彩绘色彩鲜艳,殿宇较好地保留了原建筑风貌,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

  伴岭长潭殿

  位于桔林乡伴岭村西南面古田溪西岸长潭。俗名长潭殿,佛殿。始建于清代,民国重修,近年又修。坐西朝东,由正门墙、天井、前廊、左右厢廊、正殿构成,占地108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穿斗式木构架。殿内墙壁上绘有三国人物故事壁画,所绘人物寥寥数笔,色彩朴素,生动传神。在殿的后部设佛龛高约1米,龛内供奉四位将军塑像。屋面作单檐歇山顶,屋翘脊灰塑双龙,龙身鳞甲采用青瓷片堆贴而成。屋面正脊中间砖饰两层楼阁造型,具有地方特色。更有特色的是在殿内天井两旁,分别树立一对石旗杆碣。

  关于将军庙,在当地流传的传说可谓独树一帜。相传,很久以前有四位将军奉旨前往古田凤山保驾皇后娘娘,不知何故,皇后娘娘撞墙自尽。四位将军无法向皇帝交差,便决定也随娘娘而去,就投入位于伴岭村的长潭溪而死。后人被将军的忠诚之心所打动,便在长潭溪建筑庙宇加以纪念。

  三洋昭显侯庙

  位于下祝乡三洋村前墘路村道内侧山坡台地上。建于清代,近年重修。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面宽8.6米,进深8.3米,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71.4平方米。四面围墙,内为木构。正面门墙内为4柱3间廊道,后为正殿。正殿面阔3间、进深7柱,穿斗梁架减柱造,穿斗木构架,歇山屋顶,四角略翘,下施角鱼。殿中横梁用材硕大,在前梁的底面墨书“本境福首刘应口、聂学口、聂英口愿口口增崇”等字。屏柱垫以木制柱础,后侧设木榻佛台,供奉南山六位将军塑像。该庙宇保留着下祝地域的建筑风格,有着一定的文物价值。

  丽山宫

  位于池园镇盆地丽山村内。俗称“将军庙”,建于清代,由前座、正座组成。坐西北朝东南,殿宇面宽10.4米,进深21.86米,平面呈长方形。前座石构门框,门楣镶嵌花岗岩门额,门额阴刻“昭显庙”三大字,并敕“道光甲申年臘月吉日,芝演古灵陈氏同敬立”等小字。门内前作戏台,后为正殿。正殿面阔3间,进深5柱,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后侧中部设佛龛,供奉南山六位将军。建筑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南坑兴福院

  位于东桥镇南坑村盆地中心地带的村剧场后侧。俗名佛殿,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土木结构,东西宽12.6米,南北深11.2米,平面近正方形,占地面积141.12平方米。殿宇土木混构,面阔6柱5间,进深6柱,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燕尾正脊两端灰塑龙吻,中塑大象花瓶,歇山屋顶,四角起翘,下施角鱼。殿后侧佛龛,供奉南山六位将军神像。该庙宇保留的清代灰塑、彩绘古朴典雅,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