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

来源:闽清 发布时间: 2023-06-27 10:2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风景名胜

  【七叠温泉】 七叠温泉景区位于闽清县塔庄镇斜洋村,国家3A 级景区。景区四面环山,林木葱郁,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是集洗浴健身、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会议接待、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胜地。此地温泉出水口海拔 400 余米,是福建省内已开发的海拔最高的温泉。七叠温泉区依山修建,占地面积约 1 公顷。共有温泉风情木屋池、鱼池和人参池等 50 个汤池,以及儿童游泳池、戏水滑梯、热浪池等娱乐设施、水疗设施共 68 套。七叠温泉属碳酸氢钠温泉,与硫磺泉不一样,七叠温泉洗后身上没有硫磺味,其中偏硅酸、氟的含量达到国家医疗热矿泉水命名标准,并且氡的含量较高,是名副其实的美人、健身汤。七叠温泉景区宾馆单体客房 4 栋、高级套房 9 套、260 个床位。 

  【大明谷温泉】 大明谷温泉景区位于桔林乡温汤村。景区依山傍水,满眼绿翠,并有储量丰富的温泉,是一处集观光、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饭店、餐饮、住宿等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库区内网箱养鱼众多,有鲈鱼、梅鱼、斑点鱼、黄沉鱼、鲢鱼、鲤鱼、草鱼等品种,游客可体验渔家生活,江上垂钓,湖畔烧烤、品特色农家饭,进行户外拓展训练,游艇竞技,沙滩排球等,让游客充分领略湖光山色,亲近大自然。大明谷温泉宾馆高级套房3 套,196 个床位。 

  【黄楮林温泉】 黄楮林温泉景区位于雄江镇汤下村。景区以森林、温泉、溪谷飞瀑为特色,是省内第一家户外森林温泉。景区内有大面积的黄楮树,还生长着南方红豆杉、三尖衫等,有雄伟的大雄溪峡谷、百丈 瀑布群、阿公潭瀑布等,独特的风景地貌,深山幽谷的溪流,破壁直泄的飞瀑,裂地喷涌的温泉,是度假避暑、回归自然、养生保健的理想去处。古朴的乡村民居经回廊小桥隐现于河边竹林中,充满诗情画意,游客可采摘枇杷、柑橘等季节水果,更可品尝“蓝天飞鸡”、土鸭、土菜等风味,森林特色烧烤更是让游客过足乡村瘾,景区有天然的温泉游泳池、会议室、多功能厅,露天卡拉OK厅、按摩保健室等设施,环境幽雅独特。黄楮林温泉景区宾馆高级套房 8 套,300 个床位。 

  【宏琳厝】宏琳厝是全国最大单体古民居,占地面积为17823.28 平方米,厝内深三进,有 666 个房间。宏琳厝设计建造上特别突出的是防卫功能。该厝十分讲究对称,翼檐卷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研究民间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堪称民间建筑艺术的瑰宝,2015 年被评为国家级 AAA 级景区。 

  【白岩山】白岩山景区得名源自山顶色白如玉的石峰,被南宋学者朱熹誉为“八闽岳祖”。以悬崖陡壁、层状方山和岩洞著称,有 108 处类人类物惟妙惟肖的天然岩景。白岩山夏季为避暑胜地 , 冬季可欣赏北国冰地奇观。日出、云海、云瀑、满山杜鹃各有特色,群山环抱 , 绿树掩映着古朴村庄,月色笼罩着千年古刹,清澈的山泉四季长流,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山野风光。山下不仅有梯田片片,更有大面积的蔬菜基地、养殖基地、鲜嫩的羊肉、土鸡土鸭是一大特色。在这里,游客可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随农家俗、交农家友,乡村人居、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淳朴民风,构成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白岩山景区宾馆 35 个床位。 

 

  【海丝精灵谷】 中国瓷天下旅游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全区共有南海起航、丝路历险、星海奇遇、童趣精灵村、探秘非洲部落、梦回故里六大板块,四十几个景点。以“小精灵带你体验千年海丝历史文化与两万里海丝瓷路风情”为主线,通过五场海丝文化演艺、20000 平方米《星空》大地艺术画、一批可爱精灵的萌趣互动秀、一连串海丝历险主题游乐、一系列包括美食在内的海丝文创 DIY、一段非洲历险、一年四季海丝农耕生活体验,以及古窑手创与古早游戏等多种创新、趣味形式,带领人们游历奇妙的海丝旅程。 

  【文庙】 文庙又称“圣人庙”,座落于城关繁华的北大街,始建于北宋景德四年,占地 6210 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54 平方米。现存有大成殿、明伦堂和左右廊庑。始建于北宋景德四年,几经风雨,几度重修,现存有大成殿、明伦堂和左右廊庑,古老典雅,是欣赏和研究明清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庙内常有展出文物藏品。文庙、文物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义窑遗址】 义窑古址主要位于东桥镇大箬村、义由村,是目前福建省面积较大保护比较完整的古窑址,其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考古价值,随着海上水下考古的发现越来越被外界所重视。如:2007年,在南海华光礁沉船考古、连江东修岛沉船考古、南海一号沉船考古打捞出的一万多件瓷器中,均发现许多“闽清窑”元代产品一致的器物。是闽清义窑的产品。2011 年在非洲海域也发现了与“闽清窑”元代产品一致的器物。 

  【省璜合龙桥】 位于省璜镇省璜村。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历史上曾多次重建,县政府1981 年拨款修缮。桥为石墩结构,上覆以亭,双龙为脊。桥长53米,宽 3.2 米,为福州地区现有亭桥中最长的一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圣君祖殿】 又名金沙堂,位于闽清县金沙街中段,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奉祀的是闽台人民共同信仰的农业保护神张圣君。至今还保留着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 年)的石狮一对,明洪武、崇祯年间的碑刻各一方,清嘉庆八年(1803 年)的九龙泉,民国 6 年的铁瓦等文物。 

  【虎丘】虎丘始祖黄敦于唐朝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随王审知入闽,生有六子,史称“六叶传芳”,今子孙繁衍40多世200多万人。虎丘黄氏历史文化丰富,名人辈出,影响深远。古代有状元黄唐、黄定,南宋榜眼丞相黄洽等诸贤俊,近代有黄乃裳、黄乃模等仁人志士,现代有开国大将黄克诚、著名华侨黄双安等。虎丘黄氏子孙分布海内外各地,每逢农历八月祭祀之日,许许多多在外地的宗亲都会回到闽清祭扫虎丘坟,黄氏宗族遗址建筑较多,著名的有凤栖祖居(黄敦祖居)、黄敦祖陵虎丘祖墓、虎丘黄氏六叶祖祠。 

  【二陈文化】“二陈”文化纪念馆 北宋时期礼学家陈祥道、音乐理论家陈旸两兄弟,陈祥道和陈旸分别所著《礼书》和《乐书》两部巨著,在清代乾隆年间被收录在《四库全书》经部礼类及乐类。 

  【白云山】 位于闽清中部、戴云山前段,地跨白樟、雄江、梅溪三镇,距闽清县城20公里。主峰在白樟白云村,海拔 1267 米。山顶常有云雾升腾、白云如纱,白云山因而得此美名。白云山方圆 20 公里,奇峰连绵、林海莽莽,古木苍天,其中有大片原始次生林,白云山国营林场坐落在山上。主要有凤凰湖、凤凰峡谷、白云寺等景点。凤凰湖座落于白云山顶,碧波白云山景区荡漾的盈湖之水,全由山顶湖底冒出,湖边有大片沼泽地,湖草常绿,树木参差,风景宜人。凤凰峡谷清幽仙境。千年古刹白云寺,史称“八闽第一禅林”,处于南半坡白云村,在凤凰峡谷的下端,始建于宋景佑六年(1036 年),后屡毁屡修,1985 年 9月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美菰林林场】 位于闽清西部,东北面接金沙镇,南联池园镇,面北与尤溪县接攘,总面积103601 亩,场部设在金沙镇城门村,主要树种为松、杉、阔,林下植被为杜鹃、五节芒、芒箕等,生存各种动物、微生物、珍稀植物。际上凤凰山 位于云龙乡际上村,离县城仅14公里,交通较为便利。景区面积 1000 余亩,目前开发有五大景区 42 景点。际上为宋代古村,时陈祥道、陈旸等进士的故乡。故景区有宋绍兴状元张孝祥手迹摩崖石刻“起傅岩”等,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贤良陂】 位于云龙乡际上村村口的昙溪。1993版《闽清县志》记载:“北宋绍圣至政和年间 (1094—1115) 进士陈 于家乡际上创建贤良陂。……灌溉农田数百亩。”这条记载成为闽清引水工程史上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史迹。乾隆本《闽清县志》水利篇曾记:“贤良陂源出起傅岩,流到 头岭,约三里余,为巨石所遏。邑人陈 欲凿而通之,石工已备,无所措手,乃具命服拜祷。有顷,石岩自裂,其流遂通。人获灌溉之利甚溥。以 应贤良科,故名。”贤良陂,又被称为“草木筑成的千年拦水坝”。那是因为陂址河床岩石光滑,垒石建坝困难,故古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河床岩石凿洞,利用松木、莽草置于水中经久不朽的特点,成功在光滑的河床岩石上修建了一座“草木拦水坝”,并延续使用了千余年。现在遗址上一排小石洞清晰可见。 

  【黄楮林】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有“世界稀有、中华之最”之称,位于大雄溪两岸,总面积 12899.7 公顷(19万余亩),核心区面积 4060.8 公顷(6 万亩)。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当今世界稀有、中国最大的集中成片的有植物黄楮林保护区。黄楮林原始茂密,栖息了众多的野生动物。水口水电站 水库湖区94平方公里,为全省之最,也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被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水口电站建成为集工业旅游、生态休闲、爱国教育和康体健身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娱乐旅游区。 

  【水口水电站】 水库湖区94平方公里,为全省之最,也是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被评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水口电站建成为集工业旅游、生态休闲、爱国教育和康体健身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娱乐旅游区。

 

  【省璜娘寨】 位于省璜镇娘寨位于省璜镇娘寨村,村名就因村中一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古寨而得名。据传,当年一张姓大户遭悍匪毁灭性烧杀掠夺,唯祖妈严氏临危不乱,携一孙儿幸免于难。后靠智慧和勤俭,不仅建成一座形制独特的寨堡,还使张家成为当地望族,故后人美称寨堡为“娘寨”。该寨占地 7700 平方米,外观近似方形。屋面双坡顶鹊尾脊,雄伟壮观。寨墙四角为圆孤形,墙高8 米,墙体下段以大块溪石砌成;墙体上段用粘土夯筑。土墙上设置有小窗和枪眼。二楼沿外墙设走马弄,便利巡防御敌。寨堡设前后设两个石砌门洞,硬木厚门。寨内为回字形两层结构。中央是主体建筑,设有厅、正房、厢房和天井;沿寨墙一周建有前后门厅和60多间偏房,房前回廊相连。正座与偏房隔天井相望,甬道相通,通行方便,采光良好。全寨建筑独特,小巧玲珑,保存完整。寨内保存一幅清康熙五十六年的丝制巨幅寿幛,内书楷体贺文,周边绣满人物故事精美图案,形制罕见,颇具文物价值。 

地方特产

    【橄榄 橄榄是闽清的特有果品。《八闽通志》载:唐代福州橄榄列为贡品。乾隆本《闽清县志》载:橄榄,味先苦后甘,美者曰“碧玉”(指肉脆少渣、香甜回味的“檀香橄榄”)。民国 24 年《福建省统计年鉴》记:闽清橄榄远销香港、南洋、上海、天津等地。民国 34 年,著名土壤学家沈梓培在闽清实地考察后撰文:橄榄为闽清特产,年产数千担。1982 年,省委书记项南倡导闽清“人均种植一株橄榄树”,并亲自在梅城北青坑种植 10 株橄榄,以为示范和鼓励,橄榄行业也因此大为发展。20 世纪末,闽清果农又培育出一种橄榄新品种“甜橄榄”,其肉嫩少渣,甘甜多汁,品味较之“檀香橄榄”更胜一筹而成为新一代当家品种,经济价值随之数倍增长。

    【油茶 闽清山地资源丰富,油茶种植与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基础。品种以“龙眼茶”为主,还有“羊屎茶”“桃茶”“梨茶”等。至今仍保留有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所记古法手工压榨茶油工艺流程的作坊。其油品名“闽清茶油”,又称“楂子油”或“茶子油”。其品质优良,色泽金黄,芳香独特,口感润滑,去鱼腥肉膻味,为色香味俱佳地方特产的生态食油。茶油还具食疗药用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民间还认为有降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以及润肤乌发等作用 , 是妇女“做月子”的必备佳品。

    【红芽芋 红芽芋为田芋品种之一,属闽清农家传统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多种植于水田,以旱水相间栽培。全县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主要销往福州、泉州、厦门,部分远销上海、广东等地。红芽芋耐贮藏,食用周期长。其外形浑圆微弯,顶芽肥嫩粉红,表皮浅棕色;肉质鲜美、细腻,粉而不粘,口感好。蒸煮皆宜,做汤更佳,亦可干制。传统农家菜“田芋 泥鳅”和加工小食“芋 ”,是颇具地方风味的名菜佳肴。

    【西红柿 闽清种植西红柿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云龙乡、白樟镇、白中镇、坂东镇、金沙镇等乡镇。栽培面积大,栽培技术讲究,采用绿色无公害生产。种植的西红柿长势强,抗病力强,产量高,富含微量元素,不易裂果,商品性好,耐贮运。闽清西红柿以大红色果为主,粉色果次之,果形扁圆,色泽红润,肉肥厚,心室小,汁多,沙甜,酸甜适口。可当水果生食,可做蔬菜熟食,可炒可汤可凉拌。产品远销省内外。

    【茶口粉干 发源于闽清县塔庄镇茶口村,是一种颇具地方特色、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上乘的传统粮食加工品,与县内的橄榄、糟菜并称“闽清三宝”。早在南宋嘉定年间,茶口林氏先祖就以加工粉干谋生,并代代相传。所产粉干因选料精良,工艺考究,产地的地理位置独特,素以“外观洁白匀长,内质细润柔韧,久煮不糊不断条,食之爽口,隔餐不馊”等独特品质著称,使其有别于其它地域的粉干产品,成为深入人心的风味小吃而名扬海内外,并以“茶口粉干”来称之。据《福州市志》载:茶口粉干的生产已有800多年历史。郑和下西洋时,就带有茶口粉干,沿途馈赠外国友人,称美不已。2011 年末,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受理闽清县人民政府申报的茶口粉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糟菜 是用当地种植的芥菜、红酒糟、食盐,以独特的加工方法腌制、发酵而成的传统风味小菜,是土特产“闽清三宝”之一。其酸甜适口,风味独特,开胃生津,促进食欲,且耐经年储存。不仅是平民百姓常年食用的经济小菜,也是宴请宾客时上好的菜肴原料。其炒、 、煲、煮皆宜,可与多种菜料搭配烹出一道道传统名菜而名扬四方。因以逐渐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也是华侨回侨居地时选带的一种最具家乡特色的土产品。1982 年胡耀邦总书记一行视察闽清时,晚餐“四菜一汤”中就有酸甜鲜美、素荤搭配的“上排 糟菜”,备受胡耀邦的称赞。

    【线面 又称“长寿面”。是闽清县历史悠久、居家必备的粮食加工品。其原料为优质面粉,辅以清水和少量盐、油、薯粉,经考究复杂的手工工艺,产品细如丝、长如线。具有“易煮快熟,久煮不糊,柔韧滑润,嚼不粘牙”的特性和原料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自古以来成为当地节庆礼仪、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传统食材,形成许多独特的文化现象。2009 年,在亚太农贸展销会上,闽清“盈乐”线面当众表演绝活:一把直径约 78 厘米的线面,两个大汉拉不断,福州电视台特做专题报道。“闽清线面”手工制作技艺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甜笋 又称“黄甜笋”,是闽清黄甜竹的嫩茎。闽清黄甜竹适长于土层深厚的黄土山,出笋期在三四月间。此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甜笋破土而出,笋壳浅棕色,散发着黄土和甜笋特有的清香。闽清甜笋笋体组织嫩而无恶味,新鲜香甜,笋结短而质地紧密,笋肉白而光洁。其热量低,纤维含量高,富含蛋白质、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闽清甜笋宜鲜食,肉质鲜嫩、口感好,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佳肴。

    【香糟鸭 相传,宋乾道年间,闽清八都合龙桥附近制作由官膳流传于民间的香糟鸭,成为闽清一道美食上品。1936 年,民间烹调大师对闽清香糟鸭增加秘传中药配料,鲜香味醇增加食疗效果。其制作工艺独特,精选适龄半番鸭,采用传统配方,经糟腌、缓煨、烘焙等工艺制作而成。其糟香浓厚,熏味扑鼻,色味香俱美,是宴客、下酒、送礼的一款美食 , 备受消费者青睐。“闽清香糟鸭”手工制作技艺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刀鱼 闽清白刀鱼属闽江野生鱼类品种,具有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美可口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因而成为闽清河鲜中的极品。其体型较大,体细长,侧扁,呈柳叶形;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后因形成闽江水口库区,水体水质更优 ,经养殖 3-4 年的产品鱼,品质更佳。“清蒸白刀鱼”是当地特色菜肴。其做法:将鱼去鳞去内脏洗净,从鱼头到鱼尾进行对半剖开,以滚水冲焯鱼体后,放置盘子入锅清蒸,出锅后撒上调料即可食用。如此烹饪保持原汁原味,口感鲜嫩,达到最佳鲜味和营养。

    【水蜜桃 闽清水蜜桃是福建水果特产之一,下祝乡是闽清县水蜜桃重点产区。其种植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因当地高山特殊的气候环境,以及优质的土壤和水源,培育成熟的水蜜桃白里透红、光鲜红润,果肉乳白、肉质细嫩,味美甘甜、桃香沁人心脾,独具风味。

    【粉丝 闽清粉丝生产始于明朝,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以当地生产的番薯粉制作,品质以高山乡镇如下祝乡出产的尤佳。该地区海拔高,番薯生长周期长,所产淀粉粘性、韧性优于普通淀粉。闽清粉丝采用这些上等番薯淀粉,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经和、拌、蒸、晾、切、批、晒等工序,无添加食品添加剂,保持天然本色。其色泽鲜而白,无泥沙、无细渣、无杂质、无异味,营养丰富、经久耐煮、筋道嫩滑,为低热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

民间膳食

    闽清民间传统药膳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有的既是宴席名菜又是保健药膳。它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闽清保留的民间传统药膳有:全番炖八珍 过去闽清大多农家饲养全番鸭。全番鸭肉味肥美,营养丰富,鸭露更被民间视为人参,但上宴席又被人嫌太油,于是便加干姜、茶油、红酒先炒后,再加中药八珍炖之。这样不但补益气血,且味道更香,又不油腻,成了口感很好之药膳。

    【鸡面 ( 鸡酒捞线面 ) 鸡面为闽清传统妇女坐月子点心,至少有数百年历史,后引到满月宴与寿宴上。做法:先把鸡肉同生姜、红酒、茶油炒后水清炖,再加红酒、蛏干、香菇等下锅炖熟。用其汁液浇线面,酒香浓烈,汤汁鲜美,线面可口,有温补功用。

    【臭籽根炖猪脚 臭籽根 ( 山苍子根 ),芳香化湿,健脾益气,能去劳损乏力;猪脚可强筋壮骨。用臭籽根熬汤加目鱼、猪脚及适量红酒合炖之,既美味可口又理气和中,醒脾健胃,增进食欲。

    【归芪羊肉煲 用山羊肉洗净剁块,抹上红糟,加入红酒,待 2 小时入味后,洗去红糟,装入陶罐中微火煲 4 小时,半熟时加枸杞、当归、黄芪等中药及调料。届时开罐,芳香扑鼻,肉烂味醇,食之和中开胃,益气补血。

    【猪肺炖花生 备猪肺一具,花生 350 克,鲜枇杷叶 10 片。将猪肺洗净切碎,枇杷叶刷去叶背绒毛,同花生一起加水适量炖熟,去枇杷叶,加盐等调味品,即可随量分服。可用于治感冒后期咳嗽症。本药膳味道鲜美,既可当菜下饭,又有止咳润肺效果。

    【葱头炒粉干 用带须葱头、茶油、姜末、红酒炒香后,再同烫煮半熟的茶口粉干混炒即成。既芳香爽口,百吃不厌,又能疏风解表,驱寒祛邪,补脾健胃。

    【淡竹根炖老鸭】 将饲养多年已经停止生卵的老鸭宰杀,去五脏肚杂,将肉切成小块,按 500 克鸭肉配 30 克淡竹根的比例,加水蒸煮至肉烂,加盐、味精,吃肉喝汤。功能滋阴清热,可作为虚劳久咳病人愈后调养之用,尤宜热体人食用。

    【胡椒猪肚 备白胡椒 10 克,陈皮 5 克,猪肚一具,生姜、葱、食盐适量。先把猪肚洗净,后将白胡椒放入猪肚内,略加清水,再将猪肚两端用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放入陈皮、生姜、葱,用文火煨炖至熟,加食盐即可。有温胃止痛,健脾补虚功效。

传统村落

    【樟洋村】 樟洋村地处福州市西部,闽清县和梅溪镇的西北部。距县城及镇政府 13 公里,距316国道6公里,距京9福高铁闽清北站7公里。北接东桥大溪村,西邻石郑村,南毗榕院、榕星二村,东连北溪村。村部海拔303米。村庄面积约1.5平方公里,民房密集,群落聚居。清溪之水自东向西,人称樟洋水流西。全村面积14.3平方公里。文昌宫、万松岭摩崖石刻群1992年双双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岭古驿道2013年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 年列入福建省传统村落,是年确定为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及建筑学院乡村振兴工作站。

樟洋村历经千年,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保存古厝20余座,有万松岭古驿道及万松岭摩崖石刻群、文昌宫、林氏祖祠、宝英厝、炉边厝、刘氏支祠、邓氏支祠、上爿厝、威烈庙等文物古迹。万松岭古驿道 建于宋,位樟洋村南向,古代闽清县南部一带通往县城的驿道。古道依山而上,山石铺砌,至山顶约千余米。沿途古松荫蔽,故名万松岭。半岭处,一天然岩石保留有闽清宋状元郑性之所书万松岭三字摩崖题刻,上款清溪郑,下款性之书。向东不远有白喦摩崖题刻,同为郑性之所题。

    【后垅村】 后垅村位于福州西部、闽清县中南部。距县城7.5公里,海拔64米。东邻梅溪镇上埔、渡口、南泉,南邻梅溪镇塔峰、廷洋二村,北靠梅城镇城关村、大路村,西邻村乡官庄、台鼎、潭口三村。村庄总面积 9.76 平方公里 。后垅村为云龙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县内交通要道,旧时有三条重要古道横贯村境;现设有福银高速闽清云龙互通口,202省道、308 省 道傍村而过。后垅村于2014年被评为福建省级美丽乡村201512月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201712月入选福建省乡村记忆档案示范项目;20187月成为福州市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创建单位;20196月入选福州市十大乡村旅游点;201 年被评为省级传统村落。

后垅村有古民居 20 余座,其中以典利厝、下卢厝最为集中,还有吴孟超院士教育基地、东海徐氏支祠、吴氏文化楼、张氏祖厝、三下乡广场、将军亭等。

    典利厝建于清代,建筑占地约为 3500 平方米。主座之外还设有华丽的花厅、护厝,建筑外围有带连廊的围墙,具防御功能。该建筑装饰华丽,如木构件雕刻,墀头和挡水脊上的灰塑彩绘等。

    吴孟超故居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故居,现存部分为右边横厝,三层楼房式建筑,占地面积约 260 平方米。其下方紧邻新建成的吴孟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氏祖厝 位于大墘自然村,俗称大厝,建于明末清初。主建筑分为上下二座,一进三合院式,有正座 8 7 直、书院各3直以及横厝、外横厝,还有上下扩建的土木结构民居,为占地约6000平方米、依山而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主要建筑全木结构,屋顶为跌落式悬山顶,历经三百多年的瓦面栋脊灰塑依然完好,线条流畅,燕尾脊高挑。建筑内部有木雕精致,卵石与毛石铺设的庭院、道路基本保持完整。两旁横厝已改建为土木结构的洋楼,又称碉楼,设有枪眼、挂楼、厚木门,防御功能强。

    【大墘森林公园 位于后垅村大墘自然村。此地面临蜿蜒吉溪,四周青山环抱。村口狮仑虎山把口,园中有灵犬护隔石,村后有七条山脉委蛇而下,奔向一座状如蛤蟆的小山丘,人称七蛇赶蛤。大墘森林公园分为前后二区,前区就坐落于蛤山之上,面积约十余亩,遍布 300 多年树龄之松、樟、枫香、油松。村子后山有千亩生态林做为森林公园之后区。十里吉溪龙潭峡谷 位于后垅村大墘自然村。吉溪发源于云龙最高峰大湖山,流经村中形成大落差、多层级的瀑布群,水流湍急,声响如雷。峡谷上方悬崖绝壁有修于清代的吉溪陂古圳,渠长三公里许,落差达三四百米。

    【下炉村】 下炉村位于福州市西部、闽清县中部、白樟镇北部,座落在有八闽第一禅林之称的白云寺山脚下。东南邻本镇云渡村,北接白云村,西界横坑村。距镇中心约 4 公里,总面积19022亩。四面环山,地势东北、西南高,中部低,溪流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民居多依山脚而建。2015年,下炉村入选福建省传统村落。下炉村现有建于清代的旗杆厝、安修厝、前圩厝,宋代理学家陈祥道墓、清代詹绍安墓等。

旗杆厝 原名新厝,又名炉坪厝。清乾隆三十八年(1778 ) 由詹希质夫妇主事建造。坐南朝北,占地 2995 平方米。建筑主体由正厝和横厝构成,左右对称,四平八稳,由北至南依地势而建。正座前埕左右两旁各树立着一对双斗旗杆,两柱木质旗杆高约6194米,石质旗杆碣上刻着为清光绪元年武举人詹绍安而立字样。旗杆厝因以得名。门厅左右各为回照,后为内庭天井,两侧各作书院三直六间。正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窗斗木梁架;硬山顶风火墙。 正厅上方曾经悬挂诰封桶,内放有光绪皇帝圣旨一卷。被列入闽清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的名录。安修厝 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占地约3亩。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古厝以寿为文化主脉,突出宜居功能。厝前空旷农田,采光明亮。

    【上洋村】 地处福州市西部,闽清县西南部,闽清县三溪乡东南部,距闽清城关 30 公里。村域面积 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73%,上洋村山多地沃,适宜发展林果业。八闽岳祖白岩山风景区坐落村内。20179月,入选第二批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2018 年获评福建最美乡村,也是中央电视台第七套《乡村大世界》走进闽清节目录制地。

上洋郑氏祖厝,坐落于闽清县上四都上洋镜内,始建于乾隆年间(1778年),1840年左右被土匪烧毁,后于民国年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 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800 平方米。大乾头祖厝,始建于1890年,1938 年左右被土匪烧毁,重建于民国年间(1940 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乌石池氏祖厝,背靠白岩山,面朝青蛙石,在乾隆年间由坂东旗峰迁移至上洋村乌石,1840 年左右被土匪烧毁,后于民国年间重建,坐南朝北,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白岩山景区海拔 1237.7 米,它以悬崖陡壁、层状小峰峦和岩洞而著称,有 108 处惟妙惟肖的天然岩其中骆驼峰以其具形具神,在远近以骆驼命名的山峰中最为形象生动。此外还有仙人镜、龙洞、观音洞、南蛇出洞、一片瓦、一线天、仙人迹等自然奇特景观。山中还有千年古刹白岩寺及白玉泉、一家仙、达摩殿等名胜古迹。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多次登临并留下八闽岳祖的题刻。

千年古刹白岩寺坐落于白岩山莲花峰顶部,白色的寺庙就像莲蓬上的莲子,故复名莲花寺。该寺建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几番添修。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后又拨款修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寺容壮观。

    【坪街村】 位于塔庄镇之东南部,背靠玉台山,面朝梅溪。村中心为河谷冲积平原的一片沃土,俗称为坪。又因商贸繁荣而成古街,故名坪街。其东接斜洋村之七叠温泉景区,西隔梅溪与秀洋、坪洋二村相望,南邻玉台村和省璜镇下坂村,北与下庄村比肩。村中心距镇政府3.5 公里,距县城20多公里。村部海拔12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村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 坪街村历史悠久,是闽清全县唯一以古街名命名的村。其地理位置于县境的东南隅,临近邻县永泰,且属梅溪中游。一条通往永泰直至闽南的古道穿境而过,村中地平溪阔,兼备水陆交通优势,是闽清、永泰两县山区农产品集散地,故成坪街古街。千余年的历史遗下了许多文物古迹、民居古厝。如三街六巷七家墩遗址,有俗称八角楼的钟英阁旧址,有七都九个村群众归集议事的七都乡约所,还有文明居家邦真厝,厅堂文化栋潮厝,大户遗风国达厝,最有规模的当数固若城堡的冬畴寨。

冬畴寨位于坪街村东向,其背靠巍巍玉台山,面朝七都广阔沃野。该寨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占地265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 平方米,土木石混合结构,内有大小房间和厅堂106间,现保存完好。当年主持建筑该寨的是一位名字叫郑梅英的女性,因其丈夫名黄国闪,长子叫黄冬畴,所以寨堡竣工后,为尊重自己的丈夫,遂命名闪庐。后来,到了其长子当家的时代,人们又称做冬畴寨。冬畴寨建筑十分讲究,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上下有序,前呼后应,从中轴线由外及里依次是:回照、天井、正座、后天井、厨房,以及东西两侧的横厝、外横厝等。整座寨堡外墙墙基以方块青石(俗称柳只)菱状垒砌而就,外观纹路美观,质地坚固牢靠。大门洞以青石精工雕琢,错缝垒砌,严丝合缝,精细可赏。外墙为夯土筑就的厚墙,两层楼高度,土墙的内侧设走马弄,可贯通全寨,通风透气良好,是狙击来犯匪寇的重要设施。该寨主建筑风火墙高耸,飞檐翘角,气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