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闽清人福建省漆艺大师许德越

来源:闽清县梅城报 发布时间: 2017-10-10 10:28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在国际交往中,“国礼”常作为两国之间和平的使者和友谊的桥梁,意义非同寻常。在刚刚过去的厦门金砖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国礼中,有一件福州脱胎漆器——大漆御案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州脱胎漆器首次作为国礼被赠予外国元首。福州脱胎漆器的百年风华,在此刻再次大放异彩,再现荣光。而这件大漆御案的制作总指导就是福建省漆艺大师闽清人许德越。

  记者近日对许德越进行了专访,走入了他的“漆彩”人生,真切感受到了他三十年如一日对脱胎漆艺的“痴心”、对漆器制作的“匠心”、对漆艺传承的“初心”。

  一片痴心 开启丰富“漆彩”人生

  初次见到许德越时,他正在闽清职专漆艺课堂上指导学生创作。一袭棉布衣衫、教学时一丝不苟是记者对许德越最初的印象。采访中得知,他是闽清钟石村人,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后进入福州市漆艺研究所做漆化学工作。后又因机缘巧合,由科研转为艺术创作,从此开始了与漆艺近三十年的不解之缘。

  许德越介绍说,目前为止,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漆为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把漆弓,距今至少8000年历史,被称之为中国的“漆之源”。2300多年前,第一件脱胎(夹纻胎)漆器问世。而福州脱胎漆器的历史距今有200多年,由清·乾隆时期福州漆艺名匠沈绍安通过对旧匾额的分析,了解了失传已久的“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不断尝试,将“夹纻”技法还原,并在手法、材料上有所创新,这种新型漆工艺被称为福州脱胎漆艺。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被郭沫若称赞为“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刚入行时,许德越师从漆艺大师郑朝铨,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对福州脱胎漆艺进行系统地学习。也如今天他所教的学生一般,许德越也是从刮灰、水磨、打磨、推光做起,到如今成为一位漆艺大师,这其中除了经受的磨难、付出的努力,还有对漆艺的一片痴心。

  许德越用“如胶似漆”来形容自己与“漆”的关系。他说,宁可食无味,不可一日无“漆”。翻看他的朋友圈,也大多是与漆艺、漆器、割漆或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

  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震惊中外,当大家的关注点都在“马蹄金”时,他更看重发掘出的漆器的价值。相比金币,他认为3000多件漆器更是无价之宝,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说起这些时,他的眼睛是雪亮的、放光的,犹如这些漆器就摆放在他的眼前。

  独具匠心 时间磨出漆之光华

  在许德越近30年的漆艺创作生涯中,曾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制作国家一级文物、战国漆器《虎座鸟架鼓》脱胎漆器复制品,为公安部装饰大型漆壁画《竹报平安》,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制作榕树叶造型圣火托盘,为厦门金砖会议制作国礼大漆御案。在南非国家博物馆、福建省艺术馆、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中外多处重要场馆都能看到他的作品。

  低调朴实用在许德越的身上再合适不过,尽管获奖无数,却他依然低调如昨。

  问起对哪件作品最为满意时,他想了想说,每一件作品都是匠心之作,都如同自己的孩子,疼爱没有偏颇。

  是啊,对于一个真正用心的匠人来说,每一件物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汗水,都赋予了他的情感和温度,旁人可以从中看得到灵气,这种灵气就是匠人在里面放入的情感、心力和虔诚。

  许德越告诉记者,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裱布、刮灰、上漆、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荫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更久。

  “厦门金砖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赠送给普京的国礼大漆御案,是我们耗时200多天纯手工打造的。”许德越说,这件大漆御案,选用的是上等花梨木,用麻布裱褙,运用生漆、面粉和瓦灰的融合体涂抹,经过千万次打磨,再采用彩绘、堆漆、彰髹、描绘、镶嵌等系列技艺进行装饰,从原木到漆黑,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候,终孕育出生漆的光华亮泽。

  不忘初心 亲身致力漆艺传承

  2015年,闽清职专漆艺专业正式成立,这是县内唯一一个现代师徒制授课试点。许德越作为特聘教师,亲力亲为为学生教授脱胎漆器、漆画制作。虽然工资微薄,但只要有空,他每周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到学校给学生上漆画课。今年是他在闽清职专第三年招收学生,在他的鼓励和悉心教导下,前两届不少学生都走上了漆艺的道路。

  “但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跟我学的,我挑学生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是必须坐得住,符合条件的学生比较少。”许德越颇为无奈地说,生漆会咬人,很多人对他过敏,全身红肿,一般受不了这个苦,而年轻人更愿意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一件漆器要做好几个月才出成品,又是非常熬人;现在的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找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做漆艺太过累人,不愿意孩子来学。

  许德越说,制作漆器费时费事,最是考验人的技艺和耐心。做漆艺工作,静心最重要。匠人制作一件物品,本就是一次修心之旅。它要经受漫长的煎熬和不嶰的追求,要耐得住寂寞、苦闷、徘徊的考验,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百折不回的意志,要把它作为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情感的向往。只有这样,才会发现漆艺文化的深厚底蕴,才会想着把它传承光大。

  “很庆幸,我教的学生没有对生漆过敏的,他们也很用心、很刻苦。除了培养他们制作漆器、漆画,我们也培养他们素描、山水国画等美术功底,希望他们毕业后一部分从事漆艺工作,另一部学生可以考进大学进行更好地深造,选择更广的就业门路。”

  许德越说,脱胎漆器要走近老百姓的生活,不仅要有创意,还要有时代感。日本的漆器之所以成为国宝而且至今还活跃在日常生活中,就因为生活化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唯有市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他希望漆器多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多制作有用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同时也要兼具艺术欣赏性。

  “我是闽清人,能够为家乡做点事情我很乐意。现在漆艺后继乏人,能够多培养几个继承人,也是我的责任。”许德越说,把福州脱胎漆艺推向全世界是他的终极目标,传承和弘扬传统漆艺是他毕生的追求。

  (吴俊青/文 陈艳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