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口村:移风易俗“唱”起来

来源:闽清县梅城报 发布时间: 2018-09-03 09:45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连日的风雨驱散了冗长的酷热。8月27日下午,在梅溪镇渡口村闽江边的公园广场上,和着江风,阵阵乐曲声响起,这是该村“移风易俗小乐队”在为村民们演唱。

  “渡口党群倡文明,移风易俗民欢迎,尊老爱幼传美德,精神文明树新风……”唱曲的老太太叫张德美,今年78岁了,她是小乐队的主唱。她的老伴郑林春也在这个小乐队里伴奏,这首《移风易俗文明歌》就是他写的歌词。曲调用得是当地闽剧一枝花(真乌仔)曲调,唱腔厚重、质朴、悠长,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渡口村历史上是个码头村,水运发达,商业气息浓厚,因此,该村一直遗存着些许攀比、摆阔、投机、赌博等不良民风民俗。为了破陋俗、树良俗,梅溪镇纪委曾要求该村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移风易俗规定,可是对改变整个村的面貌效果不大明显。

  2016年初,县政府在该村规划江滨生态休闲公园,随着公园的各项活动设施的逐步完善,来村调研的镇纪委书记黄炜发现,渡口村的村民们变得越来越文雅了,跳舞、健身、唱曲的多了,打牌、喝酒、赌博的少了。这一变化引起了黄炜的思考:能不能因势利导,通过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来移风易俗,带动党风民风向上向善呢?

  “郑老师,您们能不能在演奏时,加上一些移风易俗的内容呢?”在一次下村巡察时,黄炜遇到了郑林春等几个在亭子里拉二胡、唱闽剧的老年人。

  郑林春78岁了,以前当过老师,懂音乐,退休后就回到渡口村养老,他对黄炜书记的提议非常感兴趣。于是,郑林春开始进行移风易俗歌曲的创作。位于渡口村的江滨生态休闲公园竣工后,为了劝导村民们文明游园,他就创作了歌曲《文明游园人人赞》;针对年轻人创业意识不强、高价新娘等不良风气,他创作了歌曲《十劝青年》;新宪法颁布后,为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他创作歌曲《拥护新宪法》……

  一年多的时间里,郑林春先后创作了移风易俗歌曲11首,并采取不同的闽剧曲调演唱。渐渐地,移风易俗小乐队名气越来越大,观众也越来越多,他们也由随机演唱变成了周二、周四固定演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积极健康的乐曲产生的教化功效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有位刘姓村民,平时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家产被他挥霍一空,整天到处蹭饭蹭酒,老婆也跟他离婚了,被村里列为扶贫对象。有一次,村干部带着他去移风易俗小乐队听曲,谁知,老刘从此听上了瘾,有空就去。三个月后,老刘对村干部说,以后坚决重新做人,村里帮他贷款买了辆农用车搞运输,他的生活又回到了正常轨道。

  村民老林夫妇前几年在外地赚了不少钱,总想盖一幢大房子,拉一个大院子,彰显一下家庭的风光。结果,建房申请超过规划,怎么也审批不下来。村干部就经常找他谈心,有意无意地带他到移风易俗小乐队听听曲子,在一次听完小乐队演唱《十劝老人》的演唱后,老林夫妇豁然开朗。他们感慨说,有文化才是真正的财富,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没必要建一大堆房产,让儿孙以后为此争吵。他们决定把钱投资在几个孙子孙女的教育上。

  村城建组成员陈彬儿子结婚,爱人说办热闹一些,可是陈彬说自己是村里的党员,要带头遵守移风易俗规定,他坚持只办15桌并向镇纪委报告审批。

  为了做好移风易俗工作,渡口村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办理红白事,都要向理事会报备审批,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白事简办",订婚、满月、周岁等不办,党员干部家庭不超过15桌结婚酒,村民不超过25桌,每桌菜金500元等。

  “通过移风易俗小乐队宣传教化,村民们生活观念越来越文明健康,现在大家生活得都很低调、平实,没人去搞攀比、摆阔、铺张浪费了。”村书记陈敏清说,小乐队给村里带来了文明、祥和、欢乐,希望移风易俗小乐队多参与村务活动,并走出去与别的村交流,演出内容还要加一点现代元素。

  采访结束时,小乐队演奏的悠扬乐曲声又响了起来,那歌声忽远忽近,和着江水,绕着白云,好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