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闽清“鼠船”简介

来源:闽清县 发布时间: 2020-05-27 15:31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

  “闽清鼠船”即“闽清舟午船” ,“舟午”字为闽清人专门造的,至今以统一叫“闽清鼠船”。以命名是闽清人根据县内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而溪流纵横、滩濑密布的特点,创造于宋代的一款船底平滑、船身细长、头尾尖翘、板式结构、没有龙骨、船型独特的小木船。

  鼠船基本船型长8米、宽0.8米、高0.83米,配以篙、桨、舵、篷。可航行于江河湖潭,更适航在小溪窄港浅滩。二人撑一船,顺水载重吨余,逆水可载半吨,且客货兼载,在未有公路和铁路、只靠人挑肩扛的漫长历史中,成为独特且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县内,“闽清鼠船”航线约二百公里,船只千余艘,促进物流人流,还催生沿溪21条古街,对闽清社会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明代开始推广到闽西北闽江各支流,与闽江干流“米船”结合,形成“干支一条龙”、可影响福州米价和闽西北盐价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抗战福州沦陷期,闽江下游运输线切断,抗战大后方闽西北民生物资断档,“闽清鼠船”为开辟“闽南——闽清梅溪——闽清溪口——闽江上游”新运输线做出独特贡献。因此,数度遭日本军机轰炸,付出巨大牺牲。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闽西北物流大增,一时间出现“十八县争调舟午船”的火热年代,“闽清鼠船”以“支前”之名遍及闽江流域二三十个县市大半个省深山峡谷的荒溪野流,开辟新航线到了从未见过舟楫的偏僻山村,将积压如山的公粮运出山外,将生产生活物资送到偏远山区,为山区物资流通和经济发展解燃眉之急。当地人称“闽清鼠船”为“神舟”,尊称闽清船工为“仙老板”。

  1957年11月全国粮食储运会议上,福建代表、泰宁县粮食局干部钟文棋专门介绍闽清船队“干支相结合,运输一条龙”先进经验,对“闽清鼠船”独特的水上运输功能和闽清船工顽强拼搏精神予以高度评价与肯定,引起会议极大反响和赞誉。“闽清鼠船”因功能独特、业绩不凡,被载入交通部档案、省志、市志乃至各县交通志。“闽清鼠船”流行时间千余年,自宋代开始,直至20世纪70年代铁路、公路兴起,江河相继筑坝发电后,才逐渐式微。